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体外模型评价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抗体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疼痛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只8周龄雄性SPF大鼠,分为空白组10只;其余20只行右膝关节单碘乙酸 (monoiodoacetate,MIA) 注射,制备骨性关节炎疼痛模型。造模成功后,再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组(抗NGF 腹腔注射),每组10只。所有动物右膝关节进行荧光金 (fluorogold,FG) 逆行神经示踪剂注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周使用猫道步态分析系统评估步态。治疗后3周,从L3-L5水平切除右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进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 免疫染色,并计算DRG数量。结果:在使用猫道系统的步态分析中,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治疗组占空比、摆动速度和触地面积比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占空比、摆动速度明显改善(P<0.05),触地面积比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FG标记的DRG神经元数量高于治疗组和空白组(P<0.05);对照组CGRP表达上调,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注射抗 NGF抗体抑制了步态损伤和 DRG 神经元中CGRP 的上调。这些发现提示抗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可能对治疗膝关节疼痛有价值。NGF可能是治疗KOA疼痛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与C形臂X线透视辅助下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采用外科治疗的36例脊柱疾患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中18例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的椎弓根螺钉置入(观察组),男12例,女6例;年龄16~61 (38.44±3.60)岁;青少年脊柱侧弯1例,脊柱结核...  相似文献   
3.
全内镜I See技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全内镜I See技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采用全内镜I See技术治疗的38例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22例;年龄35~79(53.45±12.56)岁;手术节段L_(3,4) 5例,L_(4,5) 23例,L_5S_1 10例。术后采用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Macnab评定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术后12个月以上的随访。手术时间55~130(86.0±17.5) min,术中出血量10~50 (17±6) ml,住院时间3~7 d,平均4.6 d。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前与术后3d,3、12个月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腰椎功能Macnab评定标准,优15例,良19例,可4例。结论:全内镜I See技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王增平  薛文  刘林  钱耀文 《中国骨伤》2020,33(5):476-478
正患者,男,37岁,因"腰背部及左下肢疼痛麻木2个月,加重伴活动受限1周"于2019年3月18日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及左下肢疼痛麻木,以腰骶、左臀及大小腿外侧为著,久站久坐时疼痛麻木明显加重,卧位休息缓解不明显,至疼痛科就诊,行腰椎MRI检查提示:L5S1椎间盘突出,行射频消融术及相关疼痛疗法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好转出院,出院后2 d,患者症状再次发作,但能够耐受。1周前患者腰腿痛症状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全内镜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S-TLIF)和可扩张通道下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分别采用全内镜下MIS-TLIF(内镜组,20例)和可扩张通道下MIS-TLIF(通道组,20例)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VAS评分、JOA评分、融合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腰椎功能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个月。与通道组相比,内镜组手术时间长、切口长度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术后下地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JOA评分内镜组高于通道组(P=0.001),术后3 d和3个月VAS评分内镜组低于通道组(P=0.001)。术后12个月,疗效优良率内镜组为18/20,通道组为17/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1)。结论全内镜下MIS-TLIF与可扩张通道下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全内镜下MIS-TLIF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改良后路Ⅰ期全脊柱整块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钛网椎体重建治疗侵袭性胸椎血管瘤的手术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2例侵袭性胸椎血管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40~62岁,平均51.2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3.4年。病变累及椎体:T_21例,T_44例,T_51例,T_62例,T_82例,T_(10)2例。Tomita分型:Ⅰ型3例,Ⅱ型3例,Ⅲ型1例,Ⅳ型5例。术前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为8.0±2.7,1例T_(10)病变者脐以下感觉运动障碍,双下肢肌力Ⅰ-Ⅱ级,其余11例患者双下肢肌力Ⅲ-Ⅳ级。12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后路Ⅰ期全脊柱整块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钛网椎体重建术,手术全程持续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脊髓电生理监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局部疼痛和脊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钛网植骨融合、肿瘤复发及随访期其他并发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依次为5.5 h(4.5~6.0 h)、1 850 ml(1 650~2 500 ml)、1 050 ml(600~1 500 ml)。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个月~2.5年,平均21个月。局部疼痛和双下肢肌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神经压迫症状均消失。术后6个月JOA评分为12.0±3.4,与术前的8.0±2.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P0.05)。钛网植骨全部Ⅰ期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4.5个月(3~7个月)。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钉子松动或断裂及钛网下沉及移位。结论:改良后路Ⅰ期全脊柱整块切除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侵袭性胸椎血管瘤的手术方法,具有安全、可靠、持久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年龄、手术创伤、炎症、疼痛、麻醉等多因素作用有关,而手术创伤导致的术后疼痛可能起着 重要作用。本文就术后疼痛在POCD发病中的相关机制,如神经损伤、神经重塑、应激创伤等以及如何加强老年患者POCD的 预防与治疗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热点,通过评估患者的术后疼痛状态,制订合理的多模式 镇痛,从而有效预防、干预POCD的发生发展,对于加强老年患者围术期脑功能的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Zista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采用显微镜辅助Zista通道下的MIS-TLIF手术治疗的1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8~70岁,平均59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33个月;L413例,L55例。Meyerding滑脱分度:Ⅰ度11例,Ⅱ度7例。记录围手术期观察指标;比较术前与术后各时点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以评价临床症状及腰椎功能;术后第12个月时,根据影像学资料测量椎间隙高度,采用Brantigan-Steffee标准评估椎间融合情况;依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手术时间(160.45±34.98)min,术中出血量(88.32±21.12)ml,术后引流量(50.34±18.22)ml,术后下地时间(20.65±6.25)h。腰痛VAS评分术前(7.81±2.16)分与术后7 d(4.19±1.17)分、3个月(2.25±0.62)分、12个月(1.53±0.58)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腿痛VAS评分术前(8.47±2.21)分与术后7 d(3.45±0.86)分、3个月(2.31±0.73)分、12个月(1.43±0.47)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术前(12.01±2.33)分与术后7 d(18.56±3.12)分、3个月(23.54±3.31)分、12个月(26.34±2.6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4.46±0.72)mm增高到术后12个月时的(10.24±1.48)mm(P<0.05);所有手术节段成功融合,其中E级16例,D级2例;依照改良Macnab标准,结果优15例,良2例,可1例。结论:显微镜辅助Zista通道下的MIS-TLIF治疗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有着明显的微创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同同  王增平  王中华  文杰  迟飞  薛文  宋玉鑫  刘林 《中国骨伤》2021,34(11):1034-1039
目的:探讨骨科天玑机器人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所应用的辅助设备不同,将其分为C形臂X线加机器人辅助置钉组(观察组)和单纯C形臂X辅助下置钉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24~61(40.23±12.19)岁;T11 3例,T12 8例,L1 9例,L2 2例。对照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26~58(42.88±10.31)岁;T11 3例,T12 10例,L1 7例,L2 4例。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及术后3 d,1周及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手术前后的伤椎矢状面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并收集术后CT影像,依据Gertzbein-Robbins分类标准对置钉的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5~12(7.07±0.83)个月。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透视次数观察组为(5.62±0.51)次,对照组为(12.54±0.52)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及伤椎矢状面Cobb角较术前改善(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出现1例切口感染,经积极换药后痊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等严重并发症,两组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置钉准确率分别为98.4%(126/128)和90.3%(121/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中骨科天玑机器人辅助下椎弓根螺钉置入与单纯C形臂X线透视相比,前者克服了术者生理性震颤、疲劳及术中多次透视等缺点,提高了置钉准确率,是一种更加准确、安全的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机器人辅助与传统透视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相关指标进行荟萃分析。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BM、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从建库至2022年11月关于机器人辅助与传统透视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对照研究,按照筛选标准选取文献并提取数据,通过Jadad质量评分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对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22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回顾性研究16篇,前瞻性研究4篇,随机对照研究2篇;共纳入患者1 454例,其中机器人辅助组700例,传统透视下徒手置钉组754例。荟萃分析结果表明,机器人辅助组在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天数、单钉置入时间、置钉一次性成功率、术后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方面优于传统透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手术时间、置钉准确率、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传统透视下徒手置钉相比,机器人辅助置钉可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单钉置入时间及术后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减轻术后腰痛,提高置钉一次性成功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2种术式在手术时间、置钉准确率、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